手机因何占据数字出版“头把交椅”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0年数字出版总体收入为1051.79亿元,其中手机出版为349.8亿元,在数字出版年度总收入中占据第一,所占比例为33.26%。手机出版占据第一的位置和349.8亿元的总体收入引人思索,什么因素促使手机出版成为第一大业务门类?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手机出版蓬勃发展的态势意味着什么?
手机出版得天独厚
3G手机的出现为手机出版形成全媒体平台提供了技术可能,而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其他媒体可以为手机出版提供内容,手机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正在展开合作。“随着3G、无线搜索等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三网融合、三屏合一的进一步深入,手机终端软件的日益完备与丰富,手机出版原创内容不断增多,手机出版行业规范及相关法规逐步完善以及赢利模式不断趋于清晰,可以预见手机出版将会持续发展,走向繁荣,并成为未来数字出版的主要赢利模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说。
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新媒体运营部技术总监吴广卫看来,手机普及率提升以及用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促成了手机出版的快速发展。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1月公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人,其中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年末的60.8%提升至66.2%。另据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
对于手机出版,中文在线副总裁谢广才认为,与传统出版产业链相比,手机阅读具有产业链扁平化、传播规模化、内容推广个性化等特点,减少了印刷、物流仓储和批发零售等环节,直接面向用户,打通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鸿沟,降低了出版的风险,有利于向读者发行更多的内容。此外,手机阅读在融合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推动全民阅读方面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们通过手机阅读可以更有效率地利用零散的时间,更方便地享受“随时随地”的阅读。
内容商重点部署
手机出版349.8亿元的产值,为一直找不到数字出版赢利模式的内容提供商打开了一扇“窗”,各内容提供商纷纷努力布局数字出版。
谢广才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以手机等为阅读终端的移动出版已是中文在线的战略重点之一。中文在线是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伙伴,作为中国移动的无线内容提供商,为其提供了超过40%的手机图书。据了解,中文在线与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共同打造了全新的图书发行渠道,今年中文在线与中影集团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建党伟业》图书,并选择在移动手机阅读基地首发,受到了众多手机阅读用户的喜爱。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也是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核心合作伙伴之一,据吴广卫介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根据自身资源优势进行内容投放,其中饮食、美容、旅游孕产等生活类实用内容受到手机读者的欢迎,目前收入逐月递增、涨势明显。针对手机出版,记者了解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曾开发过几款阅读产品,由于当时渠道还不畅通,运营不是很好;目前该社正在开发阅读工具,试图把阅读和实用相结合,做到个性化服务,以提高用户体验,该工具不久将上市。
业界建议辨证看待
由于缺乏简易可行的赢利模式,数字出版一直陷在“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局之中,而手机出版凭借其用户群的庞大性、结算的便捷性,其赢利模式相对成熟,并在收入上形成一定的规模。
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分析认为,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很容易被运营商庞大的用户资源及方便的结算体系吸引,但与此同时,内容提供商正面临以下3个问题:在内容上,现阶段仍然是原创文学更利于变现,而以传统出版社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手中的资源并不吸引用户;从营销方式上,运营商做数据业务的核心不是为了推动产业,而是为了内容变现,在阅读业务初期推广过程中甚至会用比较“野蛮粗暴”的方式推广内容,大量内容被打包销售,用户“被消费”,对于长期发展不利;在产业链发展上,伴随运营商平台能力的不断加强,极有可能逐步架空传统出版社的地位,跳过出版社和作者直接合作。孙培麟建议道:“内容提供商要争取到更有利的分成模式和定价权,同时注重数字营销环节,例如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内容,或者通过浮动的定价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此外,由于手机阅读一般是碎片化时间,同时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手机阅读的内容相对而言浅显甚至低俗。为此,业界也颇有微辞,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手机出版是在“逐小利、舍大义”。但是,谢广才认为,手机出版的内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受到广大用户欢迎的时代经典,也有一些低俗作品。但不论是内容提供商还是手机阅读的运营商,都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并强化了一套内容审核和管理机制,随着手机出版编辑团队的专业化、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严谨化,手机出版的义和利将逐渐走向平衡。在吴广卫看来,出于对读者的负责,运营商应该摒弃手机上的低俗内容,数字出版应该像传统出版一样负责严谨,否则从长远来看,会失去产业市场和发展契机。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本文采编:贾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