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传媒出版集团即将挂牌
来源:人民网 www.bkpcn.com
人民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燕帅 翟慧慧)近年来,新闻出版行业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下大力气推动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联合人民网传媒频道推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与未来展望”大型系列访谈节目,展示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业的科学发展之路。
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总裁,科学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建尧走进人民网演播室,就“集约化经营——中国新闻出版业‘航空母舰’的打造”主题与人民网网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作为专业出版领域的领军者,柳建尧对科技出版领域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和整个中国出版业一样,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柳建尧还在节目中透露,中国科技传媒出版集团将在7月份挂牌。
访谈实录:
[主持人翟慧慧]:用一个词形容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那就是领军者。它将成为中国科技出版领域的领军者。请柳总介绍目前集团的筹备情况。
[柳建尧]:刚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先生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朋义先生谈到对几年来出版体制改革的描述,完全代表我的心情。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在过去五年,(从2005年开始出版体制改革,到去年“十一五”结束,)所有的基本经济指标翻一番,全部增长百分之百。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和整个中国出版业一样,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出版体制改革波澜壮阔
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出版体制改革,可以用波澜壮阔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也确实为中国出版业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先生、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朋义先生刚才说的我非常有同感。我和我的同事聊起来,感到作为出版人赶上这样一个时代,既非常幸运,又压力巨大。在这样一个时期,不抓住机遇,发展起来,可能我们会愧对自己的事业,也愧对这样有利的时机。在国外有一个词叫STM,就是“科学技术和医学”,这三个词是放在一起的。在中国有时候我们专业出版也做一点译教材,因为科技出版和研究生专业课的出版分不开。
STM这个领域在国际出版上是一个重要的领域。用一句话描述它,它是科研活动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基础。没有科技出版,没有科技出版所带来的知识传播和交流,在当代就没有科研活动。特别现在全世界的科研工作已经不是在牛顿那个时期,几个人、几十个人在一个城市里可以从事的活动,必须在一个全球整个科学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科研活动。
从“十五”以来,我国每年的科技投入以20%的速度增长,从90年代中期到2010年,这15年以来,高等教育领域里大学生每年招生的数量增长十倍,从大概60万左右到600万,研究生、博士生也都是这样的情况。
中国科研和教育群体在世界上已经首屈一指了。大概从2009年开始,我们每年的专利量是全世界的NO.1。我们的科研论文,标志科研产出的最主要的指标是全世界第二,据国际行业分析,我们很快就是全世界第一大科技论文生产大国。当然,我们的质量现在还不敢说是最强,中国很多行业都是先大再强。
国际大的专业出版集团已经进入中国,有一个不太好的现实,大概全世界每年发表100万篇学术论文,我们中国排进全世界排名前1%的论文,95%以上都是在国外的学术期刊发表的。这对我们既是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没有传播能力,就不会有一流的科研能力,这在科学界,我们学者、专家包括政府的主管领导和总署领导都认同。
专业出版总体上量很大 但个体体量较小
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先生和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朋义先生的领导的中国出版集团和中国教育出版集团相比,我们不仅是小弟弟,实际上还没有诞生。中国科技传媒出版集团将在7月份挂牌。
刚才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先生提到三联商务,非常令人尊敬,都有百年的历史。和前两位老大哥集团不同的是,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将走一个渐进式的发展道路,中国的专业出版应该是从30年代开始的,大部分的出版社是在50年代或者改革开放以后七八十年代组建的,它分散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现在又分属各个部委。
而且专业出版虽然总体上量很大,但是个体体量较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有竞争力。通过渐进式的发展,希望中国科技传媒出版集团未来在资产经营规模上、在国际影响上,真正为中国出版行业的发展、为中国文化、科技的传播做出贡献。
范卫平:科技出版领域 前景广阔
[主持人翟慧慧]:谢谢柳总对网友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解答。有请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主任、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做点评。
[范卫平]:刚才柳总说的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即将要诞生的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它的前身主体是科学出版社。而科学出版社是中央确定的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尽管它现在没有成立,但是它的改革是最早起步的,而且改革是最彻底的,是有成效的。应该说现在的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为我们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为整个科教兴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刚才柳总说的这些观点,值得大家去深思。我听了以后,感觉到未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是一个非常有特色、非常有潜力,前景看好的大型的出版传媒集团。至少有三个方面是非常有特色的:
第一,学术出版。第二,学术期刊。学术期刊他刚才说了国外的情况,我们国家的情况。现在我们期待着未来的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能够装进更多的科技类的、学术类的期刊,为国家的学术期刊的出版作出贡献。另外还有一个是数字化,刚才柳总没有介绍数字化,其实科技出版,科技在先,有这方面的优势。我相信未来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问世。
来源:人民网 本文采编:贾红薇